玻璃窯爐作為玻璃生產的核心設備,需在 1500℃以上高溫環境下持續運行,長期使用後爐體耐火材料易出現侵蝕、剝落、開裂等問題。玻璃窯爐熱修工程通過在不停爐狀態下對破損部位進行針對性修複,避免窯爐停產大修造成的損失,保障玻璃生產連續穩定,是玻璃行業降本增效的關鍵環節。
玻璃窯爐熱修工程的核心在於 “精準診斷 + 靶向修複”,需先通過專業檢測明確破損情況,再選擇適配的修複技術。檢測階段常用紅外熱成像儀與內窺鏡結合的方式:紅外熱成像儀可捕捉爐體表麵溫度異常區域,判斷內部侵蝕程度;內窺鏡則能深入窯爐內部,直觀觀察耐火磚剝落、熔池滲漏等細節。某玻璃廠通過該檢測方式,精準定位出窯爐流液洞區域 3 處深度達 50mm 的侵蝕點,為後續修複提供了數據支撐。
根據破損部位與程度不同,熱修工程主要分為耐火磚修補、澆注料填充、可塑料搗打三種核心技術。耐火磚修補適用於爐牆局部磚體剝落場景,需先清理破損區域殘留雜物,再采用高溫粘結劑將預製耐火磚貼合固定,粘結劑需耐受 1600℃以上高溫,且與原有磚體熱膨脹係數一致,防止受熱開裂。某浮法玻璃生產線采用該技術修複爐頂磚體後,窯爐使用壽命延長了 8 個月。
澆注料填充多用於熔池側壁侵蝕修複,將特製高鋁質澆注料通過專用設備注入侵蝕形成的空隙,澆注料在高溫下快速固化成型,形成致密的防侵蝕層。為確保修複效果,澆注料需按比例添加碳化矽、氧化鋯等骨料,提升耐磨性與抗侵蝕性,某日用玻璃廠修複後檢測顯示,澆注料區域的侵蝕速率較原磚體降低 60%。
可塑料搗打則適合窯爐拐角、接口等異形部位修複,可塑料具有良好可塑性,能緊密貼合不規則破損麵,經高溫燒結後形成高強度整體結構。操作時需分層搗打,每層厚度控製在 30-50mm,確保密實度,某光伏玻璃企業通過該技術修複窯爐進料口破損,有效解決了原料泄漏問題。
玻璃窯爐熱修工程麵臨高溫、空間受限、安全風險三大核心難點,需通過專業方案逐一突破。高溫環境下,施工人員需穿戴耐高溫防護服(耐受溫度可達 800℃),同時使用帶冷卻係統的施工工具,防止工具受熱變形;窯爐內部空間狹窄,部分區域僅容 1 人操作,需采用小型化、便攜化的修複設備,如迷你型澆注機、手持式搗打錘,提升操作靈活性。
安全風險防控尤為關鍵,施工前需檢測窯爐內部有害氣體(如二氧化硫、一氧化碳)濃度,確保低於安全標準;設置多重應急通道,配備滅火設備與急救物資;施工過程中實時監測爐體溫度與壓力,防止突發泄漏。某玻璃廠熱修時曾因爐內壓力異常,通過應急泄壓裝置及時降壓,避免了安全事故。
熱修工程的質量管控直接影響修複效果與窯爐壽命。修複材料需經嚴格檢驗,如耐火磚的體積密度需≥2.6g/cm³,澆注料的常溫抗壓強度需≥60MPa;施工過程中需做好工序記錄,如耐火磚粘結厚度、澆注料養護時間等;修複完成後需通過升溫測試,逐步提升局部溫度至正常生產水平,觀察修複部位是否出現開裂、變形,確保符合使用要求。
從保障生產連續性到延長設備壽命,玻璃窯爐熱修工程為玻璃行業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。隨著耐火材料技術與檢測技術的升級,未來熱修工程將實現更精準的破損診斷、更高效的修複工藝,進一步降低玻璃生產的運維成本,助力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。